Theresa Fok

從恒大瀕臨爆煲事件 看買樓的政策風險

我的專欄經常提醒大家,要判斷一個地方的物業投資前景,除了經濟發展,政府政策是另一個最大考慮因素。近期中港兩地的地產市場飽受恒大瀕臨爆煲事件困擾,再一次印證筆者以上論點,更帶出買樓不理政策風險,不僅有機會令投資利潤不似預期,更有可能像今次香港的恒大樓花買家一樣,身陷銀行拒批按揭而面臨撻訂的險境。

資料圖片

先簡單講解恒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我之前講香港樓的一篇文章也提過,現時內地的房屋政策很明確,就是「房住不炒」!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樓價總值,已超越整個美國地產市場,中央為控制樓市泡沫擴張,去年定出「三道紅線」限制發展商的借貸規模。內地政府勒令銀行收水,導致一些依賴借貸發債生存的內房企業,在失去新資金下,沒有錢還舊貸,導致出現違約。

受「三道紅線」影響最大的其中一間內房是恒大,這間過去呼風喚雨的內房龍頭,去年底總負債已升至1.95萬億人民幣,但資產規模只有約1萬億人民幣,為還債近期頻頻在內地劈價賣樓套現,連原本承諾為香港兩個樓盤的小業主承造二按,也突然取消計劃,也難怪銀行對恒大信心存疑,拒絕承造樓花按揭貸款,結果卻苦了一班買了恒大新盤的香港買家,面臨數十萬至百萬元計的撻訂損失,每日提心吊膽,飽吃驚風散。

在「三道紅線」緊箍咒下,恒大出事僅冰山一角,之前也傳出華夏幸福、中國華融等企業有違約風險,相信未來內房「爆雷」的個案會陸續有來。除了對發展商嚴加規管,內地政府也在二手市場落重藥,在指標城市深圳推出二手限價措施,短短幾個月內令當地樓市成交減半,整體樓價急挫15%;在首都北京則嚴打學區房炒風,改變名校派位方式,將名校學位與附近住宅脫勾,原本呎價較全市高出一倍的學區房,一下子優勢全失,近年才買入的業主損失慘重。而這些冷卻樓市的政策,未來很大機會在其他高樓價城市相繼推出。

一連串事件反映,中國已完全落閘,利用政策抗拒地產炒賣,未來只容許樓市在官方指導下平穩發展,不可能重演過去十年樓價如脫韁野馬的瘋狂日子。

同樣地,香港的樓價指數雖然重拾升軌,與歷史高位相距僅一步之遙,但筆者估計在副總理韓正、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相繼開口關注香港住屋問題後,特區政府根本沒有不跟隨「房住不炒」國策的空間。近期社會批評現屆班子覓地不力的聲音此起彼落,各大團體紛紛為未來房策獻計,收地、填海、重建、租管等新政策相信陸續有來。對於香港樓市,我維持在政策主導下較適宜自用或長線投資的看法,如果想短時間內有可觀升幅,建議大家放眼中港以外的物業市場。

買樓,我相信所有人都想是賺錢的,所以今期以大家最熟悉的中港樓市作例子,帶出一個地方的房屋政策足以影響物業升值潛力,放諸各國道理殊同。作為小業主沒有改變政局的能力,只有順勢而行,發掘對物業投資政策相對友善的地方,但當然也要注意當地經濟前景,才可以放心落注。篇幅有限,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筆者心目中政策及經濟兼備的海外投資選擇。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標籤:
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