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拿督有好大權?一齊拆解拿督謎思
每次跟香港朋友談起大馬的生活,總會有人問「甚麼是拿督?」、「拿督在馬來西亞是不是有很大權力?」,甚至有人以為拿督就是大馬的元首。既然大家對拿督這麼有興趣,今期就跟大家拆解各種拿督謎思。
香港朋友眼中,之所以覺得拿督威風,筆者估計原因在於個「督」字,令他們聯想到督察、總督,甚或乎以前殖民地年代的港督,或者清代的一品大官「提督」。的確,以上這些「督」都在社會上有不少權力,甚至是地方首長,地位顯赫,拿督其實是另一種概念,是大馬政府向一些對國家有傑出貢獻的人的封號,獲封拿督更多的是一種榮譽,和國家對你的認同,而非獲得實質權力。
拿督(Dato)源自於古馬來語,是東南亞國家例如馬來西亞、汶萊、印尼等地,對地方酋長、長老、領袖的稱呼。但到了英國殖民統治馬來西亞期間,拿督就變成榮譽勛銜,向一些社會上有名望地位、效忠英國王室及有貢獻的人,授予拿督稱號,並由駐馬來亞總督授勳,其實跟英國頒授的MBE、OBE銜頭十分相似。
到1950年代,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大馬政府設立自己的授勳制度,拿督之上的封銜有拿督斯里,再高一級的叫丹斯里,全大馬只有250人可以有此封銜,最高級的封號是敦,全國只有50個,受封者多數是總理、部長、大法官、州元首等重要人物,前總理馬哈迪就有敦的封銜,所以大馬傳媒報道他的新聞時,都會尊稱他作「敦馬」。
事實上,很多大家熟悉的名人,好像羽毛球名將李宗偉、影星成龍都有拿督稱號,楊紫瓊更獲封為丹斯里。筆者在馬來西亞生活過,亦認識幾位拿督,他們都是對大馬商界及地產界貢獻良多的傑出人士,在當地非常受人敬重,雖然拿督沒有特權,但封銜亦有助他們在營商上有更多便利,方便建立更多人脈。
不過,由於大馬13個州都可以頒發拿督封銜,各地每年都會舉行幾次授勳儀式,多年來晉身拿督的人漸多,一般人很難全部認得,亦令騙徒有機可乘,假扮馬六甲或印尼的蘇丹,定期舉行冊封儀式。參加者支付幾萬至數十萬馬幣後,就可以獲「冊封」為拿督,之後利用假拿督身份招搖撞騙。大家日後如果遇到來歷不明的「拿督」,切記要加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