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加薪點解變減薪?一場超級通脹已開始
疫苗接種率上升,各國經濟開始重啟,企業生意也隨之好轉,近日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公布,今年本地公司平均加薪幅度為1%。筆者原本打算恭喜各位打工仔,捱過2年的減薪凍薪潮後,終於再見光明,恢復加薪,但續看這份報告,卻要收起笑容,原因是香港今年1至8月的平均通脹率原來是1.4%,即使加薪1%,實際上卻是減薪0.4%,「明加實減」教人如何笑得出。
通脹這個問題是近期全世界面對的最大挑戰。以美國為例,9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5.4%,較8月再升0.4%,通脹水平處於13年以來的高位。過去一年,民生日用品樣樣加價,二手車價升了24%,肉價貴了12%,暖氣燃料費升43%,車用汽油每加侖亦加價1美元以上。執筆之時,美國布蘭特原油報每桶84美元,較去年同期勁升一倍有多。
通脹已經漫延全球,中國近期出現電力短缺,以至東北城市很多居民在入冬之際無暖氣可用,正是因為發電用的煤價急升,一年之間加價45%,以至電廠發一度電蝕一度電,結果電廠限制供電。新西蘭統計局數據最新亦顯示,第3季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季升2.2%,升幅比第2季加快0.9個百分點,創逾10年以來新高。新冠疫情下,貴金屬、原材料樣樣加價,又撞正全球晶片荒、司機荒,工廠叫苦連天,被逼將成本轉嫁消息者,一場超級通脹已開始。
通脹不一定反映在加價上,有些廠商會採用「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策略,即是價格不變,但分量減少。最終消費者會發現,為甚麼包裝袋裏面空氣比薯片多?盒內的穀麥片減少了?汽水罐的高度忽然矮了一截,正是通脹將薯片、穀麥片、汽水蠶食掉。
這場世紀通脹的始作俑者美國聯儲局繼續安慰市場,形容通脹只是短暫現象,但明眼人也知道一年間印出5.2萬億美元救市,無視各方警告遲遲不願收水,每個月持續購入800億美元國債和400億美元以房產作抵押的按揭證券,只會令通脹一發不可收拾,要由全世界一同承擔後果。不少經濟學家估計,這波通漲潮最少持續到明年,並不會很快消失。
通脹問題已充份反映在各國的物業市場上,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樓市不斷創新高,香港樓價在供應增加、移民潮之下仍然徘徊高位,都反映資金不願離開有回報資產,通脹潮下利用資產保護自己的財富更顯得重要。
筆者想起由羅伯特清崎撰寫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書中清楚講到通脹蠶食財富的可怕現實,在金本位制度被廢除後,現金只是一張由政府打印的票據而已。過去十多年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對勤懇上班換取收入的老實人最大的懲罰,以工作換來的財價值會隨著貨幣增發而貶值,想靠儲蓄累積財富,結果只會越儲蓄越窮。
通脹潮之下更要像富爸爸,利用可以創造現金流的資產為財富增值。現時在香港投資樓市,入場門檻高,政策風險亦都較大,大家不妨將目光放在樓價低水,但升值能力優厚的馬來西亞優質物業,如果大家有留意筆者的文章,都一定知道看好大馬樓的原因。最後想講,馬來西亞的疫苗接種率已逼近九成,邊境開關在即,經濟陸續重啟,購買力開始重回當地樓市,仍願意提供優惠的樓盤已漸減,想把握入市大馬樓的機會,可以猶豫的時間已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