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健
Victor Yeung
安泓投資有限公司創辦人兼投資總監,前領盛投資管理的亞太區證券部董事總經理,曾於紐約的摩根士丹利及美國運通工作,另著有多本以房託為主題的中英文書籍。
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擁有特許財務分析師資格及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的資深管理會計文憑。
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擁有特許財務分析師資格及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的資深管理會計文憑。
分散投資不如集中火力
在剛過去的書展,筆者出版了《這些房託值得買》,集中討論房託管理層所能執行的策略。書中有一章集中討論房託進軍海外時候會遇到的問題,應該對有興趣購買海外樓的投資者有啟示作用。
考慮海外樓盤,首要考慮的當然是稅制和產權等事項。例如部份經濟體限制外國人持有地產的種類,又或者不少經濟體都向外國人徵收額外印花稅,增加外國人購買成本。幾年後出售資產,部份經濟體又有離境稅,以減少資金進出國境的影響。我們購買樓盤,當然不能假設自己熟識的一套規劃,可以應用在其他地方。所以在進軍海外前,應該要仔細研究這些細節。
不過,稅制和產權是政策和法律,只要仔細研究,尚有明確答案。海外收購最難的,是本地行規在外地未必適用。對房託而言,商場管理不外乎管理貨品和品牌組合。像過去幾年餐飲業一支獨秀,就增加商場的餐飲選項,以吸引人流。
如此管理商場,房託就必需充份了解當地民眾的想法和生活習慣,卻是持有海外地產最難的一環。例如莎莎國際在香港很成功,但當年進軍台灣就失敗,終於在去年撤出。對香港業者而言,台灣已經是文化和經濟條件最相近的巿場,但仍然會出現水土不服。其他更遠的巿場,這類隔膜只會更大。
所以筆者在新書中,歸納出最成功的跨國投資者,投資策略往往並非國際,而只是跨國。在原有的本國巿場之外,他們選擇一至兩個海外巿場,並建立在地團隊,經驗足以和當地財團競爭。換句話講,成功的國際房託,並非盲目在海外擴張,而是集中發展兩三個巿場。
普通投資者的時間和資訊更少,能夠同時應付好幾個巿場的能力比房託低。因此,集中火力在兩三個巿場,也許是普通投資者更應該考慮的投資手法。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