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Yeung
楊書健
Victor Yeung

由廣東樓到海外樓 投資外地物業有甚麼要留意?

去年底地產代理監管局推出指引,列出經紀行在經營海外樓盤時應向準買家提供的資料,當中大部份都是正常的盡職調查,包括查清樓盤現時的業權狀況、徵詢律師意見、列出按揭,稅務和付款方式等細節。宣傳品亦需獲發展商核實真實性,以免誤導有興趣的準買家。

這個指引說明香港的海外樓巿發展已漸趨成熟,經已形成行業生態。其實由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廣東省的樓盤已經在港發售。香港人習慣了北上買樓之後,同樣模式逐漸用於其他地方的樓盤,並且在過去十年之間百花齊放。根據行內人的說法,日本、英國、以及澳洲的樓盤都有不錯的成績。泰國、台灣、以及馬來西亞的樓盤近一兩年亦加入戰圈,巿況熱鬧。

選擇投資國家時可先考慮國家局勢及自身需要,例如過去就有家長為留學海外的子女在當地置業,既可省去被迫遷的煩惱,亦可於未來放租以賺取收入;亦有投資者以移居當地為目的而置業,仍需為未來拼搏的年輕買家與可享悠閒生活的退休人士,就可能有不同考慮。 此外,對單純作投資的買家而言,物業所在地的大環境極為重要,政治局勢、經濟前景、國家政策環環相扣,國家政變或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對樓價或租賃狀況必定有影響,匯率及息率浮動亦可使物業價值改變,需要付按揭的買家必須注意。

其次要注意的是樓房種類,在香港推銷的海外物業一般是樓花或現樓,過去港人買到「爛尾樓」的經驗值得一記,開發商過往的劣跡可致銀行不承擔按揭,即使有能力負擔整筆費用,買家亦可能面臨難以轉手的風險。 此外,物業的地理位置都是重要因素,香港人一般印象是鐵路沿綫定必有升值能力,但面積較大的城市則另當別論,假如某一綫路各站都有新供應,位處工業區的樓盤居住環境就未必理想,配套設施可能不夠。 另一例子是「背山面海」的概念,擁有這種特質的香港住宅通常較受歡迎,不過在經常面臨颱風威脅的國家就不一定,狂風暴雨帶來的水浸問題可導致嚴重損失。 所以,先作實地視察,了解物業周邊,熟悉當地情況,並為物業購買保險,是較有保障的做法。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標籤:
海外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