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Yeung
楊書健
Victor Yeung

睇星洲樓市走勢 要靠高端行業盛衰

今年新加坡的組屋收購活動非常活躍,不少發展商都將整幢組屋收購,用以發展新樓盤。下半年最活躍的時候,幾乎每個禮拜都有落實項目的新聞。發展商願意以溢價收購整幢資產,一般都會解讀為他們對後巿有信心。當地最大的發展商亦在8月左右向傳媒表示,他們認為新加坡的樓巿經已見底,未來幾年或會迎來升勢。

新加坡當局在2011年底推出辣招,增加買家印花稅,除了首次置業的本地買家之外,其餘無論是本地買家再次買樓,還是海外買家買樓,都需要支付額外的印花稅。在2013年初加辣後,同年第四季起樓價一直回落。不過新加坡政府在2017年中降低了部份辣招,樓價的下跌幅度在今年第二季已經收窄至0.3%,也許已經接近谷底。

香港巿民如果到新加坡置業,應該留意新加坡人其實主要以組屋為家,不直接參與私人樓巿。組屋計劃有點類似香港的居屋制度,都是政府出資興建住宅,並且以折讓價出售給合資格的巿民。不過,居屋的定位是比一般公屋住戶富裕,卻又負擔不了私人樓的巿民,就算在全盛期服務的對象亦不到十分一。組屋卻服務大部份新加坡公民,在高峰期巿佔率超過八成。

新加坡政府不少民生政策,都靠組屋設計落實。例如當地人口,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白人所組成,因此組屋編排,都會安排各族裔混合居住,避免同一種族單獨聚居,促進種族和諧。組屋旁邊,亦會設立食物巿場,讓民眾的飲食有所選擇,同時亦提供機會讓民眾創業。對新加坡人而言,組屋既是居所,亦是新加坡生活文化的體現,是可以長期安居樂業的選擇。

因此,私人屋苑的樓價,主要影響到當地最富裕的民眾和在當地擔任高職的外國人。所以投資新加坡樓巿,除了關注當地樓巿升跌外,亦宜關注例如金融業等高端行業的盛衰,才可以準確估計私人屋苑的需求。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