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by Li
李海文
Dooby Li

在新屆政府的房屋政策下 納米樓前景何去何從?

樓價高企,年輕人難上車,造就發展商推出面積細、總價低的「納米樓」,聲稱助上車客置業,對於渴望買樓但資金不足的群體,的確有一定吸引力。

納米樓的叫法,源自細到以納米來計算的單位,除了廳廚房一體的迷你單位外,有些超精緻的一房單位,筆者也歸納為納米樓之列。但納米樓真的有助減輕上車壓力嗎?

前幾日,我看了一段影片,內容是講述一對居港滿7年的年輕港漂夫妻,在香港首次置業的故事。他們的預算為600萬港元,當他們比較過新樓與二手樓後,最終選擇一間位於荔枝角地鐵站附近的一個藍籌屋苑,面積約500多呎的高層兩房單位,成交價580萬。相比同等價錢,如果買新樓,只能買到約200至300呎的單位。

「納米樓」近年價格不斷攀升,市場上仍然有人以高價追入。一方面,大家眼見目前市場上新樓供應仍失衡,不少人仍想從納米樓市場中獲利。另一方面,發展商瞄準部份港人崇尚奢華,追求時尚,投其所好推出一些配備豪宅元素的納米單位,例如豪華會所、空中泳池、雲石大堂、甚至有些還有山、海景觀,來滿足喜歡打卡的買家,而這些納米單位的呎價隨時高達2萬元。

但大部想利用納米樓獲利的人,待3年SSD限期一過就會放盤,所以納米樓真的有助港人上車嗎?

若想根治香港基層或中低產住屋難題,政府實須大量興建有別於私樓市場的住宅,在未來增加更多價格可負擔的租售房屋。雖然政府無責任讓人人買樓,但有必要讓人人有屋住,這將會來屆政府的重要任務。

如何實現「人人有屋住」?

過往政府在房屋供應方面,一直做得不足,亦受到很多阻力。公營房屋供應速度遠遠不及人口增長速度,公屋輪候更長達6年以上,劏房、籠屋、板間房等惡劣居所湧現。

那麼,新一屆政府在房屋問題上會打破過往的局面嗎?筆者的答案是「會」,原因是現時的社會局面已轉變,政府在行政方面已有絕對主導權。但話說回來,未來基層上樓也不能單靠政府興建公居屋,否則會對庫房造成沉重負擔。特區政府日後可以與不同機構(例如香港社福機構、發展商)合作建屋。

目前公私合作的大門已打開,有社福機構已推出過渡房屋,例如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推出酒店式過渡性房屋、東華三院有啟德沐安街項目、樂群社會服務處於何文田及中環改建空置住宅單位等。而發展商新世界亦都提出以市價5至6折,出售私人資助房屋,第一批會在新界西提供300伙單位作為試點。

特首林鄭在2020年施政報告指出,把新開發土地七成用於公營房屋,已為新屆政府打下基礎。下屆李家超班子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相信未來在建屋方面,一定會實現數量先行,增加過渡性房屋、組合屋、公屋、居屋等各種資助房屋,助中基層上樓。

納米樓的前景如何?

未來香港的樓市政策必定大量增加供應,而政府亦限制新樓最低實用面積不得小於280呎,加上放寬買樓按揭成數,預期未來納米樓的供應和需求都會大量減少。   

筆者認為,政府未來為大量增加供應,會自己興建開放式及一房、兩房單位,以低價助中基層上車,而發展商則負責主力興建兩房或以上的單位,以做到中基層住屋歸政府,中高產住屋歸私樓的局面。而隨著未來單位供應增加,實用限呎面積未來有機會再加大,令港人可以住大啲。因此,筆者認為,納米樓樓價將會在新房屋政策下失去動力,迷你單位會成為過去10多年高樓價時代的遺物。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