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香港樓市泡沫淹沒全世界
投機者對泡沫一次最為敏感。要麼參加泡沫,刀鋒舔血;要麼禿鷹盤迴,虛位以待。香港樓市連升7年,有人歡喜有人愁。不單是年青一代投訴難於上車,擁有2個以上物業的香港人也很疑惑:樓市升勢是不是泡沫?
事實上在香港樓市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史上,單一投資品類或經濟整體都有多次過熱情況:
1. 1997年前,香港樓市上演最瘋狂的飆升。樓價相對1990年初升了3倍以上。
2.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原材料價格如紙皮,鋼材等因為供不應求持續多年的加價。
3. 2010年,移動互聯網崛起。相關初創公司估值被評為離地。
4. 2015年,香港樓市再次升幅加速。
泡沫多數來自不理性的經濟行為。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素有「行為經濟學之父」稱號的美國經濟學家塞勒(Richard Thaler)在1980年大膽提出心理影響經濟行為的「稟賦效應」理論,指出人類的經濟行為有時會出現可預測的不理性,顛覆經濟學界一直認為經濟行為俱是理性的定論。
學者無法告訴你香港樓市是不是到頂了,磚家在天水圍林太事件后更是一個反義詞。筆者最近看到一篇頗有趣的文章,可能會為香港的業主帶來一點啟發:
「德國人不歡迎我們,因為過去一年中中國人收購了1400多家德國工廠,其中很多是隱形冠軍。記得我4月份去的時候,中國領事館商務處王參贊說德國政府剛通過一部法令,嚴管國際資本對德國公司的收購,特別是中國對德國公司的收購。
不管怎麼樣,中國企業利用龐大的內需市場和人民幣泡沫所形成的資本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通過並購和降維打擊的方式,獲得製造環節的核心能力,這件事情是不可逆的。」
文章標題是「我們要用人民幣的泡沫去淹沒全世界」。作者是中國的財經作家吳曉波,被譽為最有洞悉能力的財經主筆。
文章背景是吳曉波觀察到中國企業利用人民幣相對值錢的優勢,在全球買買買。
回到香港樓市的問題上,泡沫是否形成沒有人知道。而且人們是會在過去的教訓上學習的。香港的3代人最重要的教訓是在香港必須買房。我們先假設香港的物業市場是出現泡沫。而香港人是可以利用香港的工作賺錢能力,港幣的幣值和磚頭的價值優勢去環球shopping。香港人對此應該不陌生。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人就在物業價格相對低水的溫哥華等地買買買。可以說,香港人是地球上最鐘情物業的人群。
在香港,資金是自由流動的。香港的物業價格也是全球數一數二高的。香港業主無需選擇0或1, 賣或不賣是非常大的差異。在0和1之間,聰明的香港業主已經開始把手上物業加按,利用香港樓市泡沫去淹沒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