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健
Victor Yeung
安泓投資有限公司創辦人兼投資總監,前領盛投資管理的亞太區證券部董事總經理,曾於紐約的摩根士丹利及美國運通工作,另著有多本以房託為主題的中英文書籍。
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擁有特許財務分析師資格及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的資深管理會計文憑。
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擁有特許財務分析師資格及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的資深管理會計文憑。
實力投資者宜趁低撈倫敦樓等轉勢
香港人在歐洲置業,一般首選倫敦。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倫敦長期是與紐約平排的世界級金融中心,評分拋離了包括香港和新加坡等金融中心。金融以外,倫敦的學術、文化、乃至傳媒等行業都很發達,在歐盟的人口自由流動政策之下,吸引了全歐洲的年青人。雖然倫敦不像香港島和紐約曼哈頓島一樣受地型限制,但是畢竟發展了幾百年之後,土地資源亦有不足,未能滿足倫敦八百五十萬人口,所以樓價和租金長期偏貴。
加上香港的土地法師承英國,香港人在英國買樓,最少可以理解當地的法律和語言,相對而言比較容易處理。而且海外人到倫敦買樓投資早就不是新鮮事,因此當地的事前事後服務鏈的發展亦較早。我們買樓之後,要找租務和物業代管亦較方便。
當然,兩年前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序之後,如何脫歐和脫歐後的英歐關係就成為了這兩年來最不穩定的因素。而且自從去年十二月開始,首相文翠珊與歐盟達成的協議未為國會接受,逐漸演變成政治風波。先有國會通過政府拒絕全文公開協議的法律意見是藐視議會,再有文翠珊自己的黨員發動黨內不信任動議。執筆之時,則國會剛剛將文翠珊的協議正式否決。脫歐前景如何,實在說不清楚。
股票債劵等流動投資,較受地緣政治影響,脫歐前景未明,風險的確不低。不過一般而言,地產投資的年期都以三五年計算,因此分析樓巿,還是要看倫敦能否維持競爭力。在過去幾個月之間,銀行自然變得保守,所以短期風險改變了資金環境,反而會出現投資機會。當然,這種「人棄我取」的投資心法,前提是要有足夠資金,投資後有實力等待轉勢。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