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送樓」其實是港人悲歌
近期樓市最熱的話題,一定是有香港發展商為幫政府「谷針」,推出送樓大抽獎,只要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市民,就可以參加,有機會獲得觀塘區一個價值千萬的400多呎新盤單位。
送樓的新聞報道一出,筆者的whatsapp隨即響過不停,好幾個群組都有朋友轉發消息,更聞說預約打針的人數即日飆升好幾千。從今次抽獎看到,發展商的宣傳策略相當湊效,搶佔全港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令樓盤的曝光度大增。但另一方面,亦反映香港置業難的困局,很多人面對著全球最貴的樓價,不惜用打針來換一次上車夢。
有馬來西亞朋友知道香港打針送樓,驚訝地問「一間400多呎的單位竟要1000多萬港元?」筆者唯有苦笑。事實是,香港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即使社會運動及疫情夾撃,加上新一波移民潮,樓價仍然企硬,近期更有破頂之勢,原本期望有機會趁樓市調整上車的市民,又再一次望而興嘆。
導致香港樓價高企的原因很多,低息環境、寬鬆貨幣政策等不贅,但癥結還在於供應不足。政府官員一方面將增加房屋供應掛在口邊,另一邊廂卻在土地開發上嘆慢板,諮詢、規劃、審批、環評等制度冗長,由生地變成可以住人的單位,需時十年以上。而每年發售的居屋單位僅數千伙,申請人數連年超額數十倍,很多抽不到居屋的年輕家庭,被逼追價進入私人細單位市場,人生最精彩的日子都用來供樓,供滿之日已近退休之年。難怪很多本身對疫苗信心不大的人,也寧願挨兩針換個上車希望。
自國安法立法後,香港的政治環境已趨穩定,特區政府已沒有拖延處理房屋問題的籍口。觀乎政府在副總理韓正叮囑下,近期已有加快動作的跡象,包括在新界連環收回土地建公營房屋。前特首梁振英也獻計,在大欖隧道收費站周邊的郊野公園邊垂地,興建數萬個資助房屋單位,將規劃審批時間壓縮至一年半之內,500呎單位只售300萬元,供市民購買。希望政府今次真的下定決心,協助港人重建置業階梯。
除了等待香港政府改善房屋政策,筆者亦建議年輕的讀者放遠眼光,不要將畢生志向局限於在香港買樓,其實外地的物業市場亦機會處處,過去大半年英美澳加的樓市升幅已非常可觀,而不少低水地區例如馬來西亞市場,升值潛力及租金回報亦更勝港樓。
買外地物業如果目的是投資,日後可以將賺到的利潤拿回香港置業;如果有意移民,外地物業更可以作自住之用,生活環境肯定較香港大及舒適,所以各位根本不需要靠「打針送樓」來作為置業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