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買入內地爛尾樓點算好?可能係最詳細處理攻略!
過去2年,不少內房企業在「三條紅線」及嚴格疫情防控下資不抵債,10個煲想找3個蓋都有困難,處於危殆階段,長瞓ICU。全國各地停工爛尾新盤湧現,買了長期停工項目的買家,樓又收不到,銀行又追供款,有些還要交租,停止供款的咆哮聲在各省市此起彼落。作為買家,當然不願捲入「停貸潮」,但想避開爛尾樓又有冇路捉?如果發現樓盤有爛尾機會,有冇機會斬纜?不幸買到爛尾,要如何處理?今期一一拆解。
何謂「爛尾樓」?以下幾種情況,都可稱為爛尾:發展商資金斷裂破產、項目長時間停工;涉及違規興建、綜合驗收不合格、發展商無繳交稅項,導致辦不了不動產權證書。
想避免買入爛尾樓,坊間曾有專家、地產公司、地產代理宣稱,有「五證、監管賬戶」就可避開爛尾項目。但實情是否如此?
「五證」確保發展商擁有合法開發及銷售資格,從五證可以了解到土地使用權屬(住宅、商業等)、土地使用年期、屋苑整體規劃、項目施工進度及竣工交付的日期、是否符合安全興建準則、是否符合預售許可等。要獲得「預售許可證」,發展商需要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及建築物主體興建要達到當地政府要求進度。(注意,「預售許可證」內允許對外發售的樓盤是有指定的樓棟,購買前仔細向發展商查詢。)
「監管賬戶」規定由銀行、政府或第三方的監管及指導,監管賬戶內的資金發展商只可專款專用,用於本項目建設,不得隨意挪用賬戶的資金 (包括定金、首期、尾數、按揭貸款)。
「五證」齊全確保了樓盤前期合法興建及出售,「監管賬戶」保障了後期項目有足夠資金興建,為甚麼爛尾樓仍會在內地發生?
事實上內媒踢爆,有些地方的銀行涉嫌在項目未封頂情況下,將個人貸款發放給發展商,可見預售監管資金挪用或監督方面存在問題。有部份未封頂而長時間停工項目,銀行懷疑提前發放貸款,監管資金被挪用,部份發展商取得資金後沒有履行用於該項目興建,引致項目停工。
其實,在2003年央行就曾出文件,制定了銀行只能對封頂項目發放個人貸款。但現實中存在漏洞,政府實應推出相應政策杜絕這個漏洞。還有,綜合驗收是項目最後一個環節,如項目興建完成綜合驗收不合格,亦有可能導致辦唔到不動產權證書。
看到這裡,相信讀者都明白爛尾樓防不勝防,很多情況由不得買家控制,因此筆者建議能買現樓就買現樓,畢竟現樓睇得見摸得到,並可考慮選擇無踩「3條紅線」的發展商、本土有實力亦曾開發多個項目的房企,較為穩陣。
如果發現唔對路,有無斬纜機會?
如果發現樓盤有爛尾機會,建議先收集發展商違規證據,之後嘗試與發展商私下溝通處理,希望能夠在這個階段得出雙方接受的解決方案。反之,將證據向當地政府部門或「領導留言」反映,一般早期發現,早期處理,有部份可以順利解決。
樓盤不幸爛尾後,後續如何處理?
首先,了解清楚樓盤是否真的爛尾。如果只是長時間停工,有可能資金出現問題,給發展商一點時間籌集資金,完成後續工程。如果發展商長時間都未籌集到資金,當地政府會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處理,或會有機會讓發展商再在限期內籌集資金,或引入合夥人。
在這裡提醒買家,如樓盤不幸爛尾,首先,不要將物業退給發展商,因退房後,買家和發展商之間由買賣關係,變為債權債務關係,影響法院之後的拍賣破產償還債務優先次序,買賣關係先於債權債務關係。
此外,亦有大部份買家會向發展商提出民事起訴,筆者建議起訴前可以先查開發項目公司名下,在當地還有沒有資金及資產,假如兩頭空,就算買家勝訴,又如何?連律師費也要買家找數。如開發項目公司名下沒有資金及資產,相信就只有等政府出面解決一途。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加重罰則
筆者認為,為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秩序,內地政府部門應加強行業規則的執行監督,確保監管賬戶資金百份百留入項目建設當中,強化監管賬戶資金透明度,讓買家能夠了解項目進度及監管資金撥款去向。
強化房企的社會責任與仁德,房企獲得國家發展的紅利,同時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發展商在遇到問題應積極面對解決,倘若爛尾及停貸事件不及時處理讓其持續發酵,直接影響民生及社會秩序及有關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如企業不談誠信,不談社會責任只顧自身利益,每次遇到重大問題只求國家層面協調,只會影響國家發展佈局。對於嚴重危害國家及社會發展秩序的任何一方,可考慮加重罰則,避免不良企業鑽法律空子走灰色地帶。